市消協(xié)發(fā)布消費警示:
老年人千萬別掉進這些消費陷阱
環(huán)渤海新聞網(wǎng)專稿 重陽節(jié)將至,市消協(xié)特別發(fā)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注意防范保健品銷售、旅游服務、金融理財?shù)阮I域的消費陷阱,尤其在購買保健品時一定要擦亮雙眼,切勿聽信將保健食品吹噓為靈丹妙藥或片面夸大藥品毒副作用的虛假宣傳,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yī),以免貽誤病情。
保健品消費需警惕
近年來,一些無良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對封閉、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點,炒作概念,虛假宣傳。他們扯上"國家惠民工程""政府補貼"等旗號,假借所謂境內外著名醫(yī)藥科研院所、基金會、行業(yè)協(xié)會等名頭,扮演專家、學者、神醫(yī),將其產品標榜為國內重大發(fā)明或國際科技領先成果,包裝成能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他們通過養(yǎng)生講座、"專家"訪談、有獎聽課、"專家"坐診、免費體檢、虛假試驗、免費旅游、家訪送禮、親情拉攏、會員優(yōu)惠、雇托銷售、饑餓營銷等方式,忽悠老年人盲目購買高價保健品,非法謀取暴利。
市消協(xié)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一定要擦亮雙眼,注意以下事項: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能替代藥品,法規(guī)禁止宣傳保健品有疾病治療、預防作用。切勿聽信將保健食品吹噓為靈丹妙藥或片面夸大藥品毒副作用的虛假宣傳,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yī),以免貽誤病情。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營養(yǎng)素,不能替代其他食品,要堅持均衡飲食,過度服用保健食品,會增加肝腎等臟器負擔,非但不能保健,相反會損害健康。選購保健食品要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藍帽子)及批準文號,相關產品信息可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網(wǎng)站查詢。選購保健食品要檢查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注明生產企業(yè)名稱及其生產許可證號,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網(wǎng)站查詢。遇到"套近乎"的推銷者,老年人要高度警惕,盡量遠離,更不要把聯(lián)系電話和家庭地址透露給對方。購買保健品時注意索要正規(guī)發(fā)票和聯(lián)系方式,一旦自身權益受到損害,可將相關票據(jù)、資料等作為維權證據(jù)。
出游防貓膩
當心團購價背后的陷阱。一些旅行社會以"團購價""低價團""免費游"等廣告吸引旅游者上門,他們盡可能降低自身經營成本,在行程路線、交通工具、住宿條件等方面服務大打折扣,會給老年消費者增加不必要的煩惱或事故風險。他們或在旅途中帶領老年消費者前往保健品商家,誘騙其購買產品,或在簽訂合同時將最精彩、需要付費的景點排除在低價團費之外變相加價。因此,老年消費者在選擇旅行社和產品時不要單純以價格為導向,應多關注旅游產品的品質。
當心年齡"附加費"陷阱。目前很多旅游團價格很低,一些旅行團只能依賴游客在購物點消費來賺取利潤,而老年人被普遍認為消費能力偏低,故而想出了向老年人收取年齡"附加費"來彌補損失。年齡附加費是國家明令禁止收取的。報團時,要仔細閱讀旅游合同內容,檢查附加收費、行程路線、收費項目等條款是否合理后再簽字和繳費。
防范不良商家以超低團費、分時度假、高額回報等為誘餌,讓消費者支付高昂的出境保證金或會員預付卡費后,拒不按照合同約定退款或卷款跑路。老年消費者在選擇旅行社時,應盡量選擇有資質和口碑好的旅行社,最好將出境保證金支付到由第三方金融機構監(jiān)管賬戶,不要輕易打到工作人員個人賬戶,避免日后產生經濟糾紛造成財產受損。
在景區(qū)就餐和購物時,把價格和計量單位問清楚,再去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如出現(xiàn)權益受損,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保留好維權證據(jù),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金融理財要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時請牢記五個"不等于":銀行理財不等于儲蓄存款;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口頭宣傳不等于合同約定;別人說"好"不等于適合自己;投資理財不等于投資發(fā)財。
老年消費者要清晰了解產品的發(fā)行與簽約機構、保本與否、投資方向、預期收益率等,一定要明確自己所購買的產品類型,避免某些銷售人員以"存款""理財產品"名義推銷保險。
防范以"贈禮、返傭"等為由進行銷售。買保險贈送禮品、返還傭金等行為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如果保險公司或者銷售人員對贈禮進行承諾又不予兌現(xiàn)的,消費者要求兌現(xiàn),法律是不予支持的。記者 曹瑞云 |